水族業成為一個新興產業
據中國水族協會副秘書長文理介紹,水族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起步于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中國水族業以傳統的金魚、錦鯉為基礎起步,主要是池塘養殖的方式,代表地區為廣州、福州、北京、天津、蘇州、杭州、徐州等。金魚品種以獅頭、龍睛、琉金、泡眼為主。錦鯉的品質普遍較低,并以池塘養殖的草鯽魚為主。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期,觀賞價值較高的小型、中型熱帶魚和五彩繽紛的海水魚,通過不同的渠道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由于外來的熱帶魚“水土不服”,需要在溫度、光照、飼料、PH值等方面多加呵護,因此,水族的產業鏈開始延伸,市場上逐漸出現了水族箱、加熱管、成品飼料、過濾器、專業水泵等產品。30年來,中國水族業的概念逐步從狹隘的觀賞魚業概念中升華出來,并出現產業化傾向。20年前,當時國人只知道金魚、錦鯉、熱帶魚等觀賞魚,并不了解涵蓋水族箱、過濾器、生化棉、蛋白分離器、UV紫外燈等水族器材在內的觀賞水族的概念,時至今日,水族不僅替代了觀賞魚的概念,也成為了現代觀賞水族、休閑水族的替代語,被大家所接受。
北辰區建成中國最大水族市場
繼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中國最大的水族市場之一“天津中環花鳥魚蟲市場”在北辰區建成后,天津濱海觀賞魚科技園區在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旁落成。為了發展做大水族產業,目前,本市正在北辰區選址,建設一座占地面積達到1000畝的觀賞魚養殖基地。這里不僅養殖錦鯉、金魚,還有熱帶魚等。與此同時,本市還要在北辰、東麗等區選址,建設水族器材生產基地。 據介紹,在中環花鳥魚蟲市場,本市花鳥魚蟲愛好者不僅可以將自己養殖的觀賞魚在這里出售,還可以在此采購到來自我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地區生產的稀有觀賞魚品種。坐落于津南區的天津濱海觀賞魚科技園區,占地面積1062畝,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園區已經建設了五個功能區:展示交易區、研發服務區、物流配送區、包括標準化養殖和種苗繁育及進出口隔離打包的設施養殖區、包括科技館和國際釣聯基地的休閑觀光區,被列為天津市市級區縣重大項目。這里已經建立了國內首家全流程智能信息化觀賞魚養殖、交易、物流園區,將在3年內,完善觀賞魚種苗繁育、規模生產、集散交易、休閑觀光等產業功能,延伸觀賞魚流通和休閑觀光產業鏈,成為我國北方觀賞魚研發中心和全國最大的觀賞魚集散地。 |